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媒介网络文学最重要的在场(3)

来源:财富生活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对于网络文学作品,仅仅让更多的读者能读懂还远不足够。让更多的读者不仅读懂进而喜爱乃至痴迷,这才是赢得点击率、获取商业利润的不二法门。网络

对于网络文学作品,仅仅让更多的读者能读懂还远不足够。让更多的读者不仅读懂进而喜爱乃至痴迷,这才是赢得点击率、获取商业利润的不二法门。网络文学读者会喜爱、痴迷什么样的文学作品,这其中牵扯到的因素必然很多,不过我们也许可以首先从网络文学读者阅读文学作品的动机入手来窥视其中的奥秘。

网络文学是读者在繁忙而枯燥的学习和工作之余,为了获得精神的放松和心情的愉悦而选择的文化快餐产品。对网络文学读者而言,实现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审美熏陶等严肃而崇高的文学功能从来就不是他们的阅读期待、消费目的。对网络文学读者的消费动机,网络作家心里十分清楚,从2012年开始连续六届蝉联“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冠军的唐家三少就说:“叫我‘小白’无所谓,我写的东西在国外叫做通俗文学,我写的不是严肃文学。我的工作就是让读者看我的书后,能愉悦放松,能会心一笑,哪怕你下一刻就把我的书忘掉。”[6]为了满足读者消遣娱乐的需求,网络文学的写手选择了与以往所有的通俗文学作品一样的路径:无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在文学的世界中通过强烈代入感的作用,为读者虚构一个所有梦想(包括潜意识中最隐秘、最耻于告人的性幻想)都实现的“意淫”空间。简而言之,网络文学是作者洞察读者的深沉欲望之后刻意为读者编造的白日梦。由此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理解为什么在网络文学中会出现众多的“种马文”、“穿越文”。“种马文”满足了读者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性幻想。“穿越文”让现代的一个小人物回到古代,凭借有限的历史知识和“强大的”现代生活经验,居然混得风生水起,攀上了权力架构的塔尖,甚至改变了历史走向,这样的设计如果不是为了满足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读者对掌握权力的“意淫”,还能为了什么?“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直接道破了网络文学读者最具有普遍性的心理欲求,如果无视这种简单而热烈的“意淫”需求创作出来的网络文学作品往往容易沦为“仆街”之作。

三、阅读要素差异与网络文学的“速食性”

网络文学特定的阅读方式、阅读环境、阅读定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网络文学的“速食性”。在印刷文化时代,纸媒阅读与教育、文化关系紧密,进行纸媒阅读首先需要读者克服好动的天性,让身体服从头脑的命令,全神贯注投入文本的抽象世界,读者因此从外部环境脱离出来,退回自我的心灵,这些在尼尔·波兹曼看来均有助于培养人的自我控制力、羞耻感、个性等等。由于纸媒阅读在印刷时代肩负教育的神圣使命,它被视为需要严肃、认真对待的理性活动,相对安静的阅读环境因而被认为是进行纸媒阅读的必要条件。“从16世纪至今,大多数读者对别人只有一个要求:希望他们不在旁边;若不行,则请他们保持安静。”[7]作为纸媒阅读必要条件,安静的阅读环境本身就容易导致严肃思考、深度阅读。在安静的阅读环境中,手捧满纸墨香的纸质文本,眼睛接触纸媒上线性、静态的文字,纸媒阅读天然地允诺“慢热”的文学文本给予读者“审美快感”。

电子阅读则不然。首先,不断闪烁的电子屏幕会对眼睛形成强烈而持久的刺激、伤害。曾经有眼科专家研究发现,人们在使用电脑、手机进行阅读活动时,眨眼频率将从平时的1分钟20次左右降至1分钟7次,眨眼频率的降低使眼周围的睫状肌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可见,电子阅读导致的视觉疲劳远超纸媒阅读,为了抵偿电子阅读带来的加倍的视觉疲劳,读者有理由要求电子阅读提供即时、持续的阅读快感。再次,与纸媒阅读需要的安静环境不同,在地铁里、公交上我们看到大量利用网络文学打发无聊时间、零碎时间的读者,嘈杂的阅读环境必然导致读者阅读心态的浮躁。并且,无论在手机还是电脑上进行电子阅读,由于网络互联,读者在阅读网络文学的时候随时可能受到干扰,不仅电话、短信的“突如其来”会中断电子阅读,如果读者发现自己此时阅读的网络文学作品不符合自己的口味,也完全可以立即便捷且不费成本地结束阅读,转而通过看视频、读新闻、发微博、聊QQ、玩游戏等其他活动来“kill time”,也就是说,相比纸媒阅读的神圣性、庄重性,电子阅读在许多人看来不过是一项随时可以被取代、被抛弃的休闲娱乐活动。综上,更容易引发视觉疲劳的阅读方式、更容易被分散注意力的阅读环境,更容易被取而代之的阅读定位,促使电子阅读与纸媒阅读相比天然地更倾向于浅阅读、休闲阅读,更有第一时间通过引发阅读快感来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紧迫压力,而众所周知,触发审美快感所需时间肯定要比获得单纯生理快感要漫长许多,网络文学生产因而更强调发生理快感而非审美快感。

文章来源:《财富生活》 网址: http://www.cfshzz.cn/qikandaodu/2021/0522/1620.html

上一篇:性别与阶级不平等的共因卖花女和马丁伊甸之比
下一篇:没有了

财富生活投稿 | 财富生活编辑部| 财富生活版面费 | 财富生活论文发表 | 财富生活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财富生活》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